本身對美國內戰不太熟悉,最廣為人知的應該是對內戰起了關鍵作用的蓋茨堡之戰,只打了三日便結束,南軍輸了,蓋茨堡之重要性主要是位於交通要衝,而且臨近華盛頓,南軍輸了,戰況逆轉,我自己藏有或曾經持有的美國內戰題材戰棋不出五副,購入「Gettysburg : A Time for Heroes」,是因為喜歡上遊戲機制,遊戲規則簡單,我相信十分鐘內能講完,而且遊玩時間不長,熟悉玩法後,大約一個半小時可以完成,加上大幅地圖以及配件,整體有寫實感。而每支軍隊都有其「士氣值」,展現出軍隊獨特性,再加上戰鬥時是擲一大把擲子,通常五至六粒,但有時也可擲得更多,有趣的戰鬥系統一目了然傷亡結果,毋須查戰鬥結果表,令人暢快。
遊戲由卡牌驅動,也有大量策略卡供購買,營造多樣性,使遊戲重玩性高。
南軍佔領了蓋茨堡,取得一分,但此地地勢平坦,不利防守
Gettysburg : A Time for Heroes是一個點對點的得分遊戲,南軍佔領地圖上的戰略位置便能得分,歷史上這場仗打了三日,遊戲也分了三個階段,若南軍第一階段能取得兩分便算勝利,除着往後回合推遊,要取得的分數亦隨之增加。除了佔領目標地段取分外,消滅敵方部隊亦能得分。
戰力方面,南軍的優勢是部隊數量比北軍多,但北軍的「士氣值」普遍較高。所謂的「士氣值」其實是我貼切地亂譯的,這個數值包含部隊的死傷、人數、當前士氣,體力等綜合而成,因此若打出卡牌執行部隊移動或攻擊,該部隊的「士氣值」也會被扣減,若部隊受到攻擊而損失,亦會扣減「士氣值」,代表士氣崩潰、士兵傷亡,當「士氣值」跌到5或以下時便要做檢定測試,用一粒骰,若骰數少於當前士氣值才算通過,否則直接潰敗。
「士氣值」跌到5或以下便要做測試,判定部隊是否潰敗
南軍和北軍各有17張指揮卡,代表他們的部隊,會分時期進入戰場,以圖為例,打出可發動Slocum的主要行動或Hancock的次要行動,數字是指部隊從哪一個數字區進場,打出此卡可獲得兩個黑色方塊,能用來買「策略卡」或重擲骰子
雙方各有17張指揮卡,每次打出一張,然後決定採用主要行動或次要行動。主要行動時,主角部隊可移兩部,次要行動時,部隊只能移動一次,地圖輔助上有列明該部隊總共有多少次主要行動或次要行動。遊戲一共有18輪,每次打一張指揮卡指揮相應部隊,還有一個類似「百搭」功能,就是使用主師功能,叫任意己方一支部隊行動,而且戰鬥時會有加骰點數效果。
戰鬥是擲一大把骰子,大多以一對對判斷結果,例如擲到一對一或一對二的話,攻擊方要「士氣值」減一,擲到一對四或一對五時就令守方「士氣值」減一,擲到一對六的話,防守方要為「士氣值」減二兼要後退。
地圖上的箭咀反映地型是易攻還是易守,兩個綠色箭咀指向的地點代表攻方攻擊該地時,可額外擲多一粒骰,即是險地,不宜防守,相反紅色箭咀指向的地方,攻方攻擊時要減一粒骰,代表有利守方,黑色箭咀就沒有影響
遊戲有「策略卡」以供購買,可能是戰鬥時有利,可能是阻止對手對己不利,適當運用的話能扭轉局面。
遊戲最大的特色是「指揮失當」,由於是打出牌決定哪支部隊行動,我不能說這支部隊能戰,就安排佢活躍於戰場,因為激活的次數早已定下來,而17張指揮卡玩18個回合,意味沒有卡會重覆使用,例如一張指揮卡,A部隊是主要行動,B部隊是次要行動,如果選了A行動,其部隊移動力有2,如果選了B,其部隊移動力有1,當能激活該部隊的卡用完,意味着該部隊不能再行動,只能待在原位。初玩時當然不知道哪些部隊快將無法激活,結果可能進入戰場的外圍便停下,明明「士氣值」充沛卻無法幫忙,反讓兵疲師老「士氣值」低的繼續在戰場戰鬥,這就是遊戲系統令到玩家指揮失當,而原因就是玩家不夠熟悉自己的卡牌,假若玩家背熟了17張指揮卡內容,又事先決定派哪些部隊為主力,哪些是次要作支援,該個軍團戰力就不容看輕了。
這是遊戲結束時的情況,圖中左邊藍色有一支部隊未進入地圖,右邊啡色的有幾支部隊在地圖邊,即核心戰鬥外圍,未及上戰場
談到支援,遊戲可以讓「士氣值」高的部隊傳移部份「士氣」到「士氣值」低的部隊,就當是替一個已戰鬥了好幾輪的部隊,加入生力軍,增補兵員和換走傷疲士兵的概念,這樣一些能戰的部隊又可以繼續作戰,一些戰力一般的部隊也有其價值了,但這方面的戰術仍待我深入研究。